黄冈360°是近年教材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加强教材弹性建设是当前教材改革的工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工作。黄冈360°根据普通高中的性质、任务以及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增加教材弹性更具有特
殊意义。因此,对于正在编写过程中的普通高中新教材而言,认真总结经验与教训,研究有关如何正确处理与设计教材弹性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一、关于教材弹性的含义随着改革的深入,弹性作为一个物理学概念,已被广泛地移植与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黄冈360°教材弹性的提出,就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产物。鉴于目前对教材弹性的理解尚未取得一致、公认的意见,有必要首先对其基本含义进行初步探讨。教材的纲要性或浓缩性。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在30年代就认为:“教科书和讲义还只是一个纲要,比‘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纲要略为详明的纲要。单凭这个略为详明的纲要来学习是不济事的,所以还得请教师来给学生讲授”。一些教材专家们坚持认为:精当与凝练是教材的本质特征之一,主张在教材编写中不但要科学、正确,而且应提纲挈领。黄冈360°在教材建设中,强调纲要性、精当性具有重要意义。强调教材纲要性、凝练性的实质是为师生教学留有充分的发挥余地,这同弹性的要求在方向上是一致的,特别是在教材一度出现越编越厚、内容越编越多的情况下,提倡教材纲要性是有现实意义的。
二、教材的层次性。黄冈360°针对统编教材标准划一、内容一律,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弊端,有同志主张通过改革,将教材内容根据深浅、难易程度划分为不同层次或档次,以适应学生不同需要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和教学,使教材更赋灵活性。这种划分的基本层次是“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基本要求”是面对全体的,统一的:“较高要求”是面对部分的,特殊的。一般认为“较高要求”是对“基本要求”的延伸与拓宽。从这个意义出发,也有人称“较高要求”为教材“弹性”或“弹性部分”。笔者认为,以上两种认识均有可取之处,它们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上揭示了教材弹性的部分含义,在总体目标上符合教材改革要求,对于加强教材弹性建设是有意义的。但是,以此作为对教材弹性含义的全面概括似乎还不完满。这是因为,黄冈360°教材本身是一个发展概念,为了对教材弹性进行全面和科学的定义,须特别考虑到以下两个方面:随着教材的发展,特别是包括音像、电子出版物等以及各种辅助教学用书在内的系列教材、配套教材的出现和发展,现代教材的概念,其内涵与外延都较之传统教材发生了根本变化。以为教材弹性仅仅存在于教科书内容之中的观念已经不合时宜了。教材弹性大小不仅决定于教科书,而且决定于同教科书配套使用的其他教材及其匹配方式等。教材弹性还应该理解为体现于课程教材建设的全过程。黄冈360°在课程教材建设的三个主要层次,即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黄冈360°教材的编制过程中,课程计划与教学大纲对教材的弹性建设具有决定意义。例如,我国新近颁布的《全日制普通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中有关课程结构、课时安排、课程管理原则的规定;新编各科教学大纲在有关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课时安排、黄冈360°评估考试的要求方面所增加的一些弹性规定,某些学科,特别是政治思想课针对以往教学大纲只有指令性规定的弊端而增加的“指导性规范”等等都应视为是同教材弹性建设直接相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说,教材弹性在某种程度上是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由此决定了教材弹性含义的综合性与丰富性。但是,强调教材弹性的“综合性”与“丰富性”,并不意味着其含义可以任意“泛化”,有人认为所谓“教材弹性”不过是教材“多样化”的通俗用语。这种观点是片面的。